当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时,各国人民都是怎么熬过去的?

发布日期:2024-10-05 16:15

来源类型:新闻晨报 | 作者:吴慧

【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】【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】【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】【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】【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】【新澳门历史结果近期十五期万能钥匙】【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】【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】【2021年澳彩最近15期历史记录】【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】
【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】 【2024新澳免费资料】 【最新澳门6合开彩结果查询表】
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~

2020年,全球疫情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席卷整个世界,引发国家冲突、数亿人失业等一系列社会危机。

直到今天,疫情所引发的经济萧条情况,仍在持续散发着负面效应。

这场劫难所带来的社会危机之深,让人不禁回想起了百年前的那场经济大萧条。

1929年,一场起源于美国、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,让整个人类世界都几乎拖入深渊。

那么,为了走出泥沼,世界各国们都采取了哪些“突围”方法?

轴心国“法西斯”模式

以战争刺激经济、转嫁矛盾,向来是西方世界应对经济萧条的一大出路。

而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期间,德国、日本无疑将这一模式发挥到了极致。

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之时,德国正处于经济举步维艰困境中。

一战的失利,让德国背负上了庞大的债务、领土、能源压力,割地赔款,将能源区拱手让人。

高额的外债压的德国人喘不过气,经济大萧条来临后,美英还关闭了对外市场,大量德国工业品只能积压在港口,本就脆弱不堪的德国经济瞬间全线崩溃。

1000万人口失去谋生手段,政府公务员无工资可领,成片的工业区倒闭关门,就连医生这等职业也失去稳定收入。

可就在德国经济系统崩溃、民众要被饿死的背景下,德国执政两党仍在争斗不休,阶层对抗、集会游行活动不断。

这一现象,彻底让德国各阶级民众对政府失去希望。

恰逢此时,极力鼓吹种族主义的希特勒集团趁势崛起。

希特勒疯狂宣扬结束内部斗争,向外发动侵略以满足自身利益,其言论迎合了广大中低层官僚、小企业家、小资产阶级的利益。

对于广大民众而言,在他们最绝望的时刻,一位号称要带领他们重现德意志辉煌的领袖,为他们找到了一个情绪发泄口。

收获广泛民众支持的希特勒,于1933年走到台前。

上任短短两年时间,希特勒政府就在基建领域投入了50亿马克,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并通过多项社会福利保障,使得德国经济开始好转。

同时,为兑现德国容克军事集团的承诺,彰显极端民族主义的本色,希特勒开始疯狂备战。

从1933年至1938年,军费开支在政府财政中的比重从4%上升到了50%。

这种极端的、急功近利的基建和投资,很快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,政府财政负担也一路飙升。

庞大的过剩产能,堆积在国内无从消耗,另一边资本主义国家人人自危,根本不愿向德国开放市场。

走投无路之下,希特勒找到了一条最直接的路径——战争掠夺。

不向德国开放市场,那我就自己抢夺,政府缺少财富,那我就向别国掠夺。

德国先是掠夺了犹太人的财富,1938年又进军奥地利,获得了丰富的铁矿资源和14亿马克的黄金储备!

要知道,彼时的德国中央银行,一共也就存储了7600万的黄金。

这一仗,直接为德国打下了一片广袤的市场,大大缓解了财政不足的窘境。

自此,德国人愈发兴奋。

波兰、北非,乃至法国,德国战车彻底“杀疯了”,在与英法抢夺欧洲市场的过程中,二战由此彻底引爆。

从结果上来看,希特勒利用战争摆脱经济萧条的模式失败了。

但经此一战,英法等老牌帝国也走向陨落,全球殖民地纷纷迎来独立,传统西方列强构筑的全球贸易殖民体系被瓦解。

与德国有着类似命运的还有日本。

一战期间,西方列强纷纷回流欧洲,日本迎来黄金发展期,国内工业产能急剧膨胀。

但战争结束后,列强们卷土重来,日本迅速出现产能过剩、工人失业、金融泡沫等问题。

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,一度让日本的失业率飙升至32%。

在这一背景下,日本军国主义分子、右翼势力趁机上台,并达成通过对外输出产能以转嫁矛盾、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的共识。

1931年日寇占领中国东北,随着庞大过剩工业产能输入中国市场,其经济瞬间复苏。

从1930年至1936年,日本经济增长了50%,堪称是一场奇迹。

只是,这一建立在侵略别国基础之上突围模式,注定会失败。

美国:凯恩斯主义+战争

与德日不同的是,美国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。

1929年大萧条,始发于美国,受影响和冲击最大的也是美国。

而美国人采取的应对方案是,通过凯恩斯主义干预国家财政,暂时稳住经济。

接着通过战争方式,将产能和矛盾转嫁到国外。

经济大萧条爆发后,罗斯福总统加强对市场和财政的干预,通过疯狂修建公共工程向市场输出工作岗位,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就业。

然而,美国走的是三权分立路线,资本主义惯性强大,政府难以从根本上完全指挥国家资本进行基建和投资,因此增加的就业岗位规模有限。

这意味着,罗斯福仅仅通过凯恩斯主义根本无法化解产能过剩、缩小贫富差距、刺激内需等问题。

但好消息是,美国领土辽阔、物产丰富、市场庞大,这给罗斯福政府留下了分流与转嫁危机的机会。

例如:将国内数百万失业人口分散到50个州,临时提供散工、季节工岗位,甚至单单凭借街头乞讨,也能分流部分矛盾,不至于让社会彻底陷入动荡,更不会给极端思想派别上台的机会。

最重要的是,美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,东部过剩的产能正好趁机转移至中西部,东部产业得以维持生存,中西部加速产业建设,两边皆得利好。

这相当于美国利用自身地域辽阔的优势,将危机在国内三片地域之间转化。

随后,再通过战争的形式,从根源上解决美国的经济大萧条。

如果说,罗斯福利用凯恩斯主义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大萧条的第一波冲击,那二战就是真正带领美国走出阴影的关键。

相较于欧亚大陆,美国具有远离战场的先天优势。

一战期间,美国人就收获了大笔军事订单,由此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强国。

二战打响后,一张张军购订单如雪花一般飞向美国军火商之手,国内经济萧条景象被一扫而空,大批民众进入工厂、军队,就业问题瞬间被解决,社会失业率一度跌至4%。

与此同时,美国人也普遍富裕起来,储蓄率从1920年的5.9%飙升至40年代的20.7%,大批蓝领中产阶级都是在这个时代诞生,美国社会结构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定。

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模式在二战结束后,仍然会带来产能过程、失业率提高,情况甚至比战前更严重。

但通过二战这一轮资本累积,美国成功在全球各地建立起了金融、军事分工体系主导权。

国内过剩的产能,可以轻易转嫁到全球市场。

此后美国一旦发生经济危机,美国人就会如法炮制,通过战争加危机转嫁的模式,将矛盾和问题抛给其他国家,自己收割资本利益。

当然,这种突围经济大萧条的方式,也只有美国能够实现。

英法:“闭关锁国”

既不同于德国,也不同于美国,英法两国面对全球大萧条,走出了一条“闭关锁国”的模式。

当然,这里的闭关锁国不同于大清王朝切断一切与外交流的国策,而是一种先将外部危机隔离在外,内部危机自我消化的突围模式。

经济大萧条出现后,英法两国掌握的庞大殖民地市场,成了他们度过危机的最大底气。

危机出现后,英国人率先推出“帝国特惠制”,将殖民地市场全部关闭,构筑起一道坚固的贸易保护壁垒。

具体内容包括:英国从英联邦成员或殖民地输入的商品,给予一定免税减税政策,除此之外的国家想要进入英联邦或英殖民地市场,必须缴纳高额关税。

这一手,直接将美国、德国等竞争对手,从英国地盘市场赶了出去。

英国自身独享对殖民地和英联邦的倾销权,1938年,英国一度占据了殖民地市场的40%份额。

凭借帝国特惠制,英国不光迅速从经济大萧条中抽身,还一举将一战期间形成的美元霸权,一口气排挤出了欧洲。

英镑重新占据在亚洲、非洲殖民地的统治地位。

法国摆脱危机的途径,与英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同样背靠辽阔的殖民地市场,法国人很快平息大萧条带来的冲击。

与英国不同的是,法国很早就开始了“去工业化”进程,国内并未积攒大量产能。

法国向来不热衷于输出工业品和产能,而是喜欢对外借贷,被称作欧洲的高利贷者。

除此之外,法国还有一项优势,那就是通过一战积攒下了不少家底。

德国战败后,法国对待这位宿敌可谓是不留一丝情面。

巨额战争赔款、阿尔萨斯洛林煤炭钢铁产区、边境争端领土,全部落入法国之手。

凭借这份家底,法国人应对起经济大萧条可谓是游刃有余,根本没过多久苦日子。

站在英法的角度,“闭关锁国”是度过这场经济大萧条最简单的方式。

但殊不知,这一模式也间接催生了德日法西斯。

闭关锁国、关上家门自己过日子,英法固然逍遥快活,但却苦了严重依赖全球市场的德日。

无从获取市场和资本利益的德日,只能走向侵略扩张道路。

结语

1929年那场经济大萧条,一度席卷了整个世界,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。

危机面前,各国各显神通。

美国拥有庞大国土和市场,利用凯恩斯主义短暂稳住局势后,迅速将危机和矛盾转嫁。

英法背靠辽阔殖民地,关起家门自己慢慢消化危机和矛盾。

而经济本就举步维艰的德日,因为失去海外市场,瞬间陷入崩溃。

极端主义势力上台,法西斯催生,最终引爆了二战。

参考资料

陈暾.推动二战爆发的催化剂──1929-1933年的经济危机[J].西南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1996

张秀娈,陈新岗.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美国经济史的影响[J].山东社会科学,2007

胡天阳.20世纪30年代英国“帝国特惠制”探析[D].苏州大学,2013.

水原美:

6秒前:当然,这里的闭关锁国不同于大清王朝切断一切与外交流的国策,而是一种先将外部危机隔离在外,内部危机自我消化的突围模式。

冯超:

3秒前: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,一度让日本的失业率飙升至32%。

杨允敬:

9秒前:一战期间,西方列强纷纷回流欧洲,日本迎来黄金发展期,国内工业产能急剧膨胀。

晋怀帝:

1秒前:凭借帝国特惠制,英国不光迅速从经济大萧条中抽身,还一举将一战期间形成的美元霸权,一口气排挤出了欧洲。